作为父母,你是不是只关注怎么样能让孩子听我们的话,却从来没想过你说话和孩子听话应该是一个双向交流。假如你有这样的情况,那请察看一下自己孩子的行为,一定有不听话的表现,这不过是多少的差别。对此,建议父母们必须要掌握和我们的孩子交流,如此才会防止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更多非必须的问题。
父母应该怎么样与孩子交流?
1、站在孩子的角度
把自己也变成孩子,走进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因此,父母是不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尤为重要。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在和孩子说话时,仔细地把他的话听完,知道他的想法及立场。
2、用心倾听孩子
在实质日常大家非常难做到倾听,特别是不少父母办不到耐心倾听孩子心声,常常打断孩子的倾诉,发表我们的怎么看,久而久之,孩子向父母关闭了我们的心扉,父母再也听不到孩子的真实想法。因此,为了与孩子交流,第一要做到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论孩子向你讲什么,都要耐心地听他讲完再发表怎么看。
3、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个性。作为父母,不应以我们的好恶来规定孩子的进步方向,不可以以随便的方法探究孩子的内心秘密,要探寻最好的渠道,让他了解父母既在关心他,又把他当做朋友来尊重。
4、正确引导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有我们的优势和劣势。作为爸爸妈妈,应第一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身上都是缺点,试想,你整天看孩子不顺眼都在指责孩子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还如何与他交流。所以,需要父母正面引导孩子,一方面是找他的优点,其次是防止说不如何做,而要多说如何做,给他指出努力的方向。
5、改变语言的模式
不要命令式,不要威胁式,不要忠告式,不要反问式,不要贴标记式的。这类错误的模式都会干扰与孩子的交流和对孩子的教育成效。
父母与孩子交流的问题有什么?
1、成长规划分歧
父母一般会对孩子的将来有所规划,但这种规划可能与孩子的期望不符。比如,父母可能期望孩子选择稳定的职业道路,而孩子可能期望追求我们的梦想。这种分歧需要双方进行坦诚的讨论,探寻妥协的方法。
2、生活习惯不合
生活习惯的不同是很多家庭都会面临的问题。比如,父母可能更重视规律的生活,而孩子可能更喜欢自由。这种不合需要双方相互理解和妥协,探寻一同的生活方法。
3、心理距离过远
亲子关系中,心理距离过远是一个容易见到问题。这可能是因为双方缺少有效的交流、一同活动等缘由导致的。为了拉近心理距离,父母和孩子需要更多地交流,一同参与活动,增进彼此的认知。
父母需要跟孩子交流的问题:
1、目的
人可以没伟大理想,但不可以失去目的。在一考定终身的体制下,不管你平常多么努力、多么用功、多么厉害,只须考砸了,就会被淘汰!你应该了解,作业多、书包重、没日没夜去学习,不是大人无情,而是现实残酷!
2、定位
在家,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小皇帝,但在学校,皇帝太多,没人会把你当回事!除非你的成绩更出色、你的才艺更出众、你的表现更出色,老师还当你是块宝。社会也一样,将来,你要成为富人还是穷光蛋,要住平房还是别墅,要其他人瞧不起还是尊重,都靠自己负责。
3、学习
在学校,学习是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学习好却体质差,这与“念书念书、越读越猪”没二样。同学间搞聚会,要比就比:20岁比学历、30岁比能力、40岁比阅历、50岁比财力、60岁比体力、70岁比病历、80岁翻黄历,生活几十载,归根到底就是比身体,孩子,好好训练吧。
4、将来
一个人的将来由常识、能力、态度决定。常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能力也可以在实践中增长,而态度却由习惯培养。目前,端正态度还来得及。将来,我期望你所做的所有,是既利已又利人。
5、自己
在学校,老师没义务对你好,除非你第一尊重老师,同学没义务关心你,除非你第一关心同学;在你的一生中,也无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去我和你爸。不要以为世界少了自己,地球就转不了,不要以为个人渺小,就自我舍弃和抛弃。
6、得失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得意,也不可能永远失意,得意时,你要清醒,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比自己厉害的人,要记得我们的渺小;失意时,不退缩,坚持下去:过去是如何走过来的,目前就如何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