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初中初一(下)语文期末复习试题
一 积累与运用(21分)
1.依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深xiāo 闲xiá 心有灵xī 语无lún次
字帖( ) 祈( )祷 气冲斗牛 锲( )而不舍
2.请依据需要填写作家作品或古诗文名句。
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 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
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
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
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服。
《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时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期望的启示。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分)
冬天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A(冷漠 冷淡),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目前我的视线里。
那是一株什么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普通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B(姿态 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地从天而降,树叶日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最负责任。他们了解,要想延续久远,就不可以把头昂得太高,如此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量多地传递给儿女。
(1)为文中的A、B两处选择适合的词汇。(2分)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分)
__________
4.下列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由清代学者、文学家纪昀所著。“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B.“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子规”指杜鹃鸟,又称布谷鸟。杨花指槐花
“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后庭花”是《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C.“岱宗夫怎么样”中的“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五岳”指的是: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中岳河南嵩山。
D.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海底两万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 古诗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16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蓉少时,念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1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顾谓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瞰,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选自刘蓉《习惯说》)
[注解]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日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适合的一项是(3分)(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宜/乎众矣
C.辄起绕室/以旋 D.既/久而/遂安之
6.讲解下列加点的词汇。(4分)
(1)濯清涟而不妖 (2)不蔓不枝
(3)足之履平地 (4)及其久
7.下列加点词汇意思和使用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宜乎众矣 众服为确论
B.陶后鲜有闻 闻之于宋君
C.顾而笑曰 顾谓童子取土平之
D.至使久而即乎其故 故君子之学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
(2)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__________
9.[甲]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__
__________;[乙] 文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是__________
__________。(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3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对这首诗的剖析的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前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我们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事实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 现代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1-13题。(10分)
突然,我被一只非常有力的手拉住,我感到自己被托出水面来了,并听到如此的声音:“先生,请靠住我的肩膀,那样会游得轻松一些。”我一手抓住A的胳膊,“是你呀!”我说。
“正是我,”A答,“我来伺候先生。”
“就是刚刚的一撞把你跟我同时抛入海中来的吗?”
“不是,为了服侍先生,我就跟着先生跳下来了!”
……
“那样,大家完了!”
“或许完了,”A安静地回答,“不过,大家还可以坚持几个钟头,在几个钟头内大家可以做不少的事!”
……
目前大家唯一的生路,就是期望“林肯号”放手小艇来救大家,所以大家应该想方法,尽力支撑着,时间愈久愈好,等待小艇到来。于是我决定节省用大家的力量,使两人不致同时筋疲力尽。下面是大家的方法: 。
大家如此替换着做,就能在水面浮好几个钟头,或许可以一直坚持到天亮。
……
“丢下我吧!丢下我吧!”我对他说。
“丢下先生?永远不可能!”他答,“即使我去世了也要保护好先生!”
……
我立刻爬到这个半潜的海怪身上,或者说是爬到大家救命恩人的背上,我试着用脚感受这个巨兽,它的皮毛坚硬无比,钢叉难入,不可能是松软肌肉的海洋哺乳动物。
我又想,这个坚硬的外表只不过外壳而已,像史前的多骨动物一样,我把它归进类似海龟、短吻鳄一样的两栖爬行动物。
但不是!它的背光滑油亮,并不粗糙,当遭到撞击,它会发出刺耳的响声,毋庸置疑,它是由上了螺栓的钢板组成的。
这个怪物,这个惊动整个科学界,让船员大惑不解的东西,应该是一件人类的杰作!
11.请说一说选段中人物A是哪个?选文表现了该人物的性格怎么样特点?(4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12.请回忆名著,在选文横线出填写适合内容。(2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13.请说一说画线段有什么用途?(4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课内选文,完成14-16题。(11分)
一棵小桃树
贾平凹
早晨起来,雨下得大了,一直下了一整天。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
好多年前的秋季,大家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回来,带给大家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 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哪个梦到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大家全都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怎么样不可以安睡,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里蓄着我的梦。
第二年春季的一个早晨,奶奶打扫院子,忽然发现角落里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非常委屈,是弯了头,紧抱了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好像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它长得非常慢,一个春季,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却十分地开心: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但,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纯真无邪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我日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理好像是垂垂暮老了。这个时候,真是祸不单行,奶奶也过世了。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居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花了。大伙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认可, 常常护着给它浇水。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现在,它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但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可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肉的感觉,没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
雨还在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片片付给风 了,雨了!我心里喊着奶奶。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忽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居然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它却没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啊,小桃树啊!我该如何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得是灼灼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
14.文章多处写到了“奶奶”,其用途是什么?(4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15.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成效。(4分)
但却没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16.作者对生活有着什么样的深切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3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课外选文,完成17—21题。(16分)
特殊的“高利贷”
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一声:“老师。”
“分数查询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可能控制我们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 一面。依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目前这个小孩子是班上最后一位来分数查询数的学生。
“老师,能否,能否……”把“能否”呢喃了好几遍,小孩子才非常为难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普通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否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需要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将来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
“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男生携带哭腔,双手习惯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 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当然也不期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她做事一向非常讲原则,可偏偏长着一颗菩萨心。不经意地瞧了男生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孩子,心还很嫩。
“你看如此怎么样?”秦老师想法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孩子的全身,此刻小孩子正张着嘴,星星般的眼睛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1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还我10分,如何?”“行,期末还你。”小孩子咬了咬嘴唇,就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读书,不要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
由于一直惦记住那l0分的“高利贷”,同时也因为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孩子在后来的学习中很刻苦。期末,小孩子的语文获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l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他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孩子上学三年来首次获奖。紧紧地抱着奖状和奖品,小孩子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母亲竹鞭都不哭的小孩子,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后来,小孩子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了村上第一个大学生。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企业的老总,捐出了很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去看望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
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历程,到今天他向大家讲起这一分“高利贷”的往事时,仍是激动不己,由于他了解,是秦老师当年“借”给他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17.依据语境讲解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
__________
(2)她做事一向非常讲原则,可偏偏长着一颗菩萨心。
__________
18.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哪些用途?(3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19.说一说小孩子以前非常贪玩,为何在后来学习中却很刻苦?(2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20.选文表现了秦老师什么出色品质?(3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21.俗话说“不打不成人,黄荆棍下出好人”,对孩子教育就是要严厉。这种说法你是不是赞成? 请分不要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 作文(63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需要作文。(63分,含书写3分)
大家在成长过程中,有欢乐,有忧伤;有振作,也有迷惘;有师长的叮咛和教诲,有同学的宽容和赞赏……一件件往事记忆犹新,一幕幕场景历历在目,这类犹如生活长河中泛起的朵朵浪花,这里的每一朵浪花都是漂亮的。
需要:①请以“一朵漂亮的浪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
1、积累与运用
1.(4分)宵 暇 犀 伦 tiè qí dǒu qiè
[分析] 同音字误用;形近字误用;多音字误读等。
[点拨] 多年来徐州中考对字音字形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题干一般有两种问法:
一是“下列词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二是“下列词汇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二者对“字形”的考查有非常大差别,前者指向加点字的字形,后者指向所有些字形。应该注意审清题目需要。
2.(10分,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则该空不能分)(1)阴阳割分晓 杜甫(2)
杨花榆荚无才思(3)双袖龙钟泪不干(4)可怜夜半虚前席(5)往来无白丁《陋室铭》(6)朔气传金柝(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4分)(1)A.冷漠 B.姿势
[分析] “冷漠”,是一种对人心的描述,是缺少爱心和帮助的一种行为的描述。“冷淡”,
是一种为人处世的表现,是不情愿同意他们、善待他们的表现。“姿态”指人或事物的状况
或态度,如以普通劳动者姿态出现、她的姿态非常美。“姿势”指人动作休止时的体态,如姿
势端正、立正的姿势、思索的姿势。
(2)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最负责任的举动.
[分析] 本句语病是成分残缺类,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可以加上“的举动”或“的
行动”等意义相近的词汇。
4.(3分)B(杨花是指柳絮)
2、古诗文阅读(19分)
(一)(16分)
5.D
【分析】 正确地进行句中的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义和句子结构为首要条件的。既久而遂安之意思为:起初,我感到非常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6.(4分)(1)洗涤(2)生枝蔓(3)踏(3)到,等到
【分析】本题文言文考查实词的意义,蔓的使用方法应该是名词作动词用,生枝蔓。
7.(3分)C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辨析。A.多,海量;众人,大伙B.听说;使了解 D. 旧,原来;所以,因此
8.(4分)(1)(大家对于)莲花的喜欢,像我一样的还有哪些人呢?(2)你连一间屋子都不可以治理,凭着什么治理国家呢?
【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将每个文言实词翻译出来,对很难理解的实词,要回归到原文中,联系上下文,同时要尊重原句的句式结构,并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将语句翻译通顺、完整。本题(1)句的翻译,句子的主语要加上。
9.(2分)不慕名利、洁身自爱的生活态度。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篇文章的主旨的把握。
【参考译文】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念书。(我)低下头就念书,遇见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渐渐侵蚀扩展。每次经过,我总要被绊一下。起初,我感到非常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一天,爸爸来到屋子里,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可以治理,凭着什么治理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爸爸走后,我念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忽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我别扭地走了很多天才日渐习惯起来。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很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可以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况,却觉得是妨碍而不可以适应。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培养。
(二)(3分)
10.(3分)C
【分析】这首诗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表面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捐躯精神,并非为青年提供升迁的机会。
3、现代文阅读(37分)
(一)(10分)
11.(4分)康塞尔(1分),表现了康塞尔对主人忠心耿耿,面对险境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性格特点特点。(3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知道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汇,也可以自己结合有关的语句进行概括,掌握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12.(2分)大家一个人朝天躺着,两臂交叉,两腿伸直,浮着不动;另一个人泅水把前一人往前推送。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应该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应该注意表面的常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了解一些细节,本题考查的是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理解。
13.(4分)这是我猜测和构想,(1分)进一步揭示出巨兽的皮毛十分坚硬,与海洋哺乳动物的不同,怪物的形象渐渐明确,(1分)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2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海底两万里》内容的阅读理解,可以结合原著情节内容来理解。有我们的考虑和感悟。
(二)(11分)
14.(4分)一是突出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奶奶买来桃子才种下桃树,奶奶打扫卫生才发现桃树,奶奶的保护才留存了桃树。(2分)二是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对象,表达了作者对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2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桃树、奶奶与“我”之间的关系理解,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又是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以花喻人。
15.(4分)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1分)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1分)同时也给予作者期望和信念。(1分)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妙用,把什么比干什么,表现了小桃树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16.(3分)面对挫折和磨难,只须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将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三)(16分)
17.(4分)(1)父母盼望孩子成为出类拔萃的人(2分)(2)心地善良、仁慈(2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强调要联系上下文。
18.(3分)神态描写;(1分)表现了小孩子的紧张、胆怯、羞愧的心理。(2分)
【分析】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手法,表现人物什么心理。
19.(2分)惦记住那10分的“高利贷”,对秦老师心怀感激。
【分析】本题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又是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20.(3分)秦老师富有爱心;(1分)讲原则;(1分)充满教育智慧(讲究教育办法)。(1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剖析,结合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21.(4分)赞成:“严师出高徒”,“黄荆棍下出好人”,对于特别调皮而屡教不改的孩子,“棍子教育”未必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2分)不赞成:由于孩子子的心比较稚嫩,容易受伤,他们在成长中犯些错误在所难免,应该给他们改错的机会,要从正面鼓励孩子,赏析孩子。(2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和语言的实质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