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指膘到不占油从饮食看60年国人的生活变迁
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这句老话,这样来看饮食对于大家的重要程度。饮食文化,可以说是年代的一面镜子。小餐桌最能体现出大进步。从五六十年代的匆忙果腹,到票证年代的有什么吃什么、九十年代吃什么有什么,继而至今要吃出品味、吃出健康;从烟熏火燎的大锅饭,到人手一个的铝制饭盒,从不做饭只可以吃便捷面,到一个外卖电话就能满足一家人的不同口味百姓的餐桌和就餐方法发生了太多的改变。
头30年,大家用胃吃饭,填满就好;后20年,大家用舌头吃饭讲究味道;近10年,大家用心吃饭,注意健康。
近期更新时在发表文章下面,多了一个金士顿记忆拼图活动,推荐60年回忆的选项,近期也常看一些有关回忆的文章。做为一个70后,且热爱美食的一员,今天从饮食的角度来做一个回忆比较。看看下面讲述,不同年代的饮食记录,这一点足以感觉目前生活的美好。
建国60年,三位老北京聊起了他们有关吃的经典记忆。从有得吃就很好了到吃得丰富,再到吃得健康,老百姓都从饭碗里吃玩了新的学问从四指膘不占油。
油水足是硬道理 买肉要买四指膘
见证人:陈重68岁
从建国到70年代中期,关于吃,大家深刻的记忆就是买主肉。
进了腊月,日子稍微过得去的家庭都开始琢磨买肉。那会儿,大家喜欢用几指膘来衡量肉的好坏纯肥肉部位即膘的厚度要用手指的宽度来丈量,像二指膘、三指膘、四指膘最肥的叫一巴掌膘,就数它最贵,但如此的肉市场上少之又少。所以,四指膘的猪肉一直最受青睐。有那膘口的猪,少说也得有个二三百斤重。
还记得1954年的腊月,爸爸妈妈都要上班,就叫我拿着肉票去买四指膘的肉。买肉时,我特意用手指去丈量过,肉上的肥膘是够四指的。但我买回来后,爸爸却说不够四指膘,让我特别委屈。后来我才想了解,我那时小小的手如何能和爸爸那粗大的手指相比!在爸爸看来,我买回的是根本没人要的两指膘,那猪顶多养了四个月。
不过,那猪肉炖酸菜还没有出锅,我和弟弟早已围站在锅前,大口大口的吸着锅里冒出来的香气,感觉自己幸福极了。终于,大家可以拿起筷子将刚出锅的冒着热气的肥猪肉一口放进嘴里了。刹那间,香的我和弟弟差点抱着头在地上打滚儿。那真是刻骨铭心的香!我感觉什么美味的都比不过口里的这块肥猪肉!
当然,这肥嫩嫩、香喷喷的分猪肉一年顶多就吃上这一回。那时,猪肉的提供时间也就是年前的几天,那可是全年的油水。所以,妈妈还会留下一些肥膘子炼出两缸子荤油,留着日后炒菜吃。炼油剩下的油梭子,妈妈会拿来给我和弟弟解馋,那种脆生生的香劲儿,我到今天记忆犹新。
目前,我闺女、外孙都不懂什么是四指膘了,更不会理解我对它的钟爱。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家全年的食物只有米饭、棒子面和萝卜、白菜,连白面都吃不上几回,假如哪个家炖上二斤肥肉,那真是香透半条街。
下馆子心里美 结婚选在肯德基
见证人:林辰43岁
1980年,首次上悦宾食肆,我记得非常了解。那时它开张不久,正在念高中的我在报纸上看到了这则消息,于是在期末考试得了高分后,便央求爸爸携带我去排队尝鲜。
在那个下着雪的冬夜,大家一家三口足足等了两个小时,才终于挤在悦宾餐馆的一个角落里,点了三菜一汤锅烧鸭、鱼香肉丝、扒白菜和鸭架豆腐汤。爸爸由于开心,还特意要了一瓶三毛九分钱的啤酒。
从没吃过这么美味的菜!当时,大家三个吃的满嘴是油、笑容满面,杯碗碟堆了一桌子。而这顿饭花费了不到四块钱,在当时,等于我家四天的伙食费。
在那顿饭未来的非常长一段时间里,我在家吃饭都没胃口。由于冬季的北京,桌上的主角永远是大白菜、萝卜和土豆。好在妈妈会变着花样做,每周家还可以吃上两回鸡蛋,一回猪肉。那时,北京的食肆远不像今天如此多,饭店里的菜色也是少得可怜,不是每家都能做出锅烧鸭、扒白菜如此的美味。
直到80年代末,大家参加了工作,才有实力偶尔携带家人下馆子。譬如肯德基刚一开张我就携带家人去开了洋荤。当时,我点了份套餐,包含原味鸡、土豆泥、面包、蔬菜沙拉和可乐,感觉非常不错吃,一共花了八元钱。而一直对马克西姆望而却步的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当时都将吃肯德基作为时髦。甚至有人选在肯德基举办结婚典礼,完事后还将包装盒带回家,摆在客厅的显眼处作纪念。
90年代,我的收入提升了,像马克西姆、老莫如此的高端餐饮店,我都敢携带家人去光顾了,这在头些年我连想也不敢想。但这个时候,北京餐馆多了起来,愈加多的人都开始下馆子了,而且讲究要美味的好、吃得精细。
绿色有机无公害 吃遍百味吃健康
见证人:姜华36岁
2001年申奥成功后,北京成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美食的集散地。现在,北京已有四万多个餐饮店铺,无论大街小巷,每走几步就会碰上一个饭店。但叫人发愁的是,川菜、湘菜、粤菜、鲁菜、泰餐、法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意大利比萨各式美食摆在眼前,却不了解该吃哪家。
由于在一家美食网站工作,我认识了不少像我一样将吃看成头等大事的食客。通过聊天,我发而今说北京吃全国世界吃北京一点也不为过。但由于吃的太好,不少人都患上了富贵病,所以,绿色、营养、均衡的饮食理念也愈加深入人心。
什么食品能防衰老,如何搭配最有营养,都成了食客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不少食客还会在网上交流用餐技巧,诸如,哪家餐馆的柴鸡最地道、哪家的食材是无公害商品、哪家的口味适合绝对没放味精就连一块六寸大的比萨含有多少热量、一串烤鱿鱼含有多少胆固醇,都被他们算得清了解楚。另外,粮食要吃当年的,鸡鸭鱼肉要选欢蹦乱跳的食客们挑剔的目光也愈加多地落在鲜货上,而非价格上。
为了让百姓吃得更健康,政府也派人挨家挨户的发放了限量的油壶和盐勺,普及科学的饮食观念。这不,我妈和我媳妇目前天天都严格按油壶和盐勺的刻度来炒菜,大家一家人的血压和血脂都控制得非常不错。
60年北京吃出的第一
全国最大的菜市场开张 时间:1976年3月
崇文门菜市场开张,面积约为1700平方米,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菜市场。
第一家个体食肆破冰 时间:1980年9月30日
北京第一家个体食肆悦宾食肆在翠花胡同开始营业。到1985年,北京的饭店数目已经过万。
全国第一家超市开始营业 时间:1983年1月3日
国内第一家超级市场在海淀区开始营业,它只供应蔬菜和肉食,菜价比普通市场要贵5%左右。不少北京人只不过好奇的进来转一圈,然后吐着舌头出去。
首家里外合资餐厅驻京 时间:1983年9月26日
崇文门西大街2号,马克西姆法式餐厅正式营业。这是中国第一家里外合资的餐厅,但人均200元的消费,让月薪几十元的国人只好望洋兴叹。
肯德基在前门落脚 时间:1987年11月12日
肯德基在前门开了它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这标志着平民化西式快餐的到来。此后,1992年,王府井的麦当劳餐厅开张,它也是当时全球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
餐饮行业增速全国 第一时间:2004年
商务部发布的上半年餐饮行情分析显示,北京餐饮行业的零售额为86.5亿元,同比增长了60.6%,增速为全国最高。
果品类型全国数 第一时间:2009年
北京的果品栽培类型已达到3000多种,其中杏有160多种,桃有240多种,苹果有800多种天天品尝一种北京水果,需要花上十年才能品完还不重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