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父母都想知道我们的孩子是不是聪明,而孩子是不是聪明,是有客观标准的。其智商进步的水平可以通过智商测验来测试,智商测验就像一把尺子,每一个孩子都可以用它来测量,看看自己与同龄孩子相比,智商处在什么等级上。
现在国内常见的智商测验有斯丹福一比奈智商量表和韦克斯勒智商量表。用于学龄前儿童的还有格赛尔进步量表、CDCC智能发育量表等。有心的父母可以领孩子到智商测量机构去测量一下。
根据国内现在一般使用的分类标准,IQ在70以下的为低能儿,90~110的为智商中等儿,110~120为智商中上儿,120~130为出色儿,130以上为很出色儿,140以上可视为智商超常儿。譬如,一位6岁儿童能顺利地通过测验量表中6岁年龄组的考试试题,那样他的智商年龄就是6岁,他的IQIQ=6/6X100,即100;而假如6岁的孩子成功地通过9岁年龄组的题,则他的智商年龄为9岁,所得IQ为150。因此,可以说,IQ就是智商年龄与实验年龄相比所得的商数。
IQ测验的内容,着重测查语言表达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等方面。譬如,有测量动手画图、辨别图形、数数、辨色、解决问题等题目;也有测量孩子操作反应速度的译码等。这类专门的智商测量工具与平时书本、报刊中所提的智商测验,相比愈加科学。它们不是偏题、怪题,更不是想当然地确定为测验题目的,其每一道测验题都经过在相当大范围内对儿童进行抽样试验,把不可以区别出智商好坏的题目去掉,把能区别出儿童智商水平的题目保留下来,组成的如此一些可以称之为尺子的智商测验。因此,平常大家在书、报中看到的题,只可做训练之用,不可凭一道、两道题的成绩就断言这个孩子是不是聪明,即便是心理健康测试标准的量表,也只能帮助大家大体知道孩子的智商情况,以帮助父母从多方面提升孩子的智商水平,并非检验孩子是不是聪,明的唯一准则,更不可以由于看到孩子一次测验的IQ不高,就舍弃对孩子的教育,觉得他没期望成材。IQ不是千篇一律的,孩子可塑性非常大)教育可以大大地提升孩子的智能水平。
没条件给孩子作合法智商测验的父母,在日常也会通过细致的察看知道孩子的智商情况。这需要父母有一走的儿童进步常识,还要将我们的孩子同其他同龄孩子相比较。孩子的智商水平有一些最基本的指标,如孩子生下来一个月内要能认得出成年人的脸,并能对成年人的逗引作出反应,一个月后,小儿听到铃声应能转头跟随;看到移动的物体可以用双眼盯着它。再长大一些时,动作的进步遵从抬头、翻身、坐起、站立、走路等顺序出现,进度与其他孩子相比应相差低于4个月。3岁左右,孩子开始进步小肌肉运动,像折纸、剪东西、拣小颗粒一类的精细动作应该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在语言方面,=岁前对大人的语言能有嗯、呀的反应声;2岁前对大人说出的他熟知的词能响应,譬如母亲说父亲回来了,他能转头去找;3岁时能说简单的句子。4~6岁能由简单叙述几句话的事进步到能连续地、较系统他讲一段小故事。假如在这类项目上孩子可以成功,就说明他们智商进步的水平好。假如这类能力大多数落后于同龄人,刺需要找专家咨询,进一步为孩子创造好的教育环境。
聪明的父母会通过引导孩子的活动来判断他们的智商材况,譬如:
让孩子同你对话,就能了解孩子的口齿是不是伶俐,语句是不是流利,逻辑思维是不是有条理。
让孩子复述发生过的事情或听过的故事,就能了解孩子记忆力的强弱、兴趣的浓淡和注意力的持久程度。
让孩子看图说话、讲故事,就能测知他想像力的丰富和敏捷程度。
让孩子判断某些玩具和实物的大小、多少、粗细、长短。厚薄、轻重、高矮,就能测查出孩子对数的认识,知道他思维的快慢和判断力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