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2019-2020学年初一下学期入学测试题

   日期:2024-08-01     来源:www.kmgiq.com    浏览:793    
文章简介:部编初一下册语文入学测试题(一)(分析版) (时量120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名字 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计分  __________ (分值说明:寒假自主学习20分,上期常识巩固8...

部编初一下册语文入学测试题(一)(分析版)

(时量120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名字 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计分  __________

(分值说明:寒假自主学习20分,上期常识巩固80分)

 

1、字音、字词提前预习测试(8分)

1.下列词汇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点缀(zhuì)    颤抖    告罄    锲而不舍

B. 钦佩       忏悔     愧怍    忧心忡忡

C. 毋宁        修葺       折损   仙露琼浆

D. 炽热       负荷       羸弱    截然不同

【答案】 C

【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中文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罄—qìng   B忡—chōng  D炽—chì  迥—jiǒng

2.下列词汇的书写没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选聘 滞笨 缈小 鞠躬尽萃  B.婉转  烦锁 茏罩  目不窥园
 C.澄碧 狂澜 陡峭 仙露琼浆  D.班斓  取缔 绸密  忧心冲冲

【答案】C

【分析】A渺小。B烦琐。D斑斓。

2、古诗文提前阅读测试(12分)

《竹里馆》

(1)诗中抒写自己独坐竹丛,独具雅兴的诗句:__________ ,  __________。

(2)抒写诗人悠然自得,把明月视为知音的诗句:__________ ,__________。

《春夜洛城闻笛》

(3)诗中以声传情的诗句:__________ ,  __________。

(4)诗中集中抒发闻笛感受的诗句:__________  , __________。

《登飞来峰》

(5)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铭》写交往人物不凡,衬托屋主人才学高品德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哪个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5)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6)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分析】默写容易见到的名句名篇。第一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常要多写几遍。这种考试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法考背诵,重点是不可以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困难程度比依据上下文默写要难,第一要依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1、积累与运用(14分)

1.下列词汇中,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莅临(lì) 粗犷(kuàng)憔悴(qiáo)咄咄逼人(duō)

B.侍弄(shì)徘徊(huí)啄食(zhuó)人迹罕至(hǎn)

C.贪婪(lán)诅咒(zǔ)闪烁(shuò) 众目睽睽(kuí)

D.干涸(gù)滑稽(jī) 中伤(zhòng)随声附和(hè)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犷guǎng。B项,徊huái。D项,涸hé。

2.下列汉字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气慨爱慕漠不关心花团锦簇

B.恍惚坍塌大相胫庭沉默寡言

C.琢磨缥缈眉开眼笑不可收拾

D.禁固惩戒怪诞不经神采奕奕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犷guǎng。B项,徊huái。D项,涸hé。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汇用不适合的一项是()(2分)

A.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想。

B.为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王书记灵机一动,亲自到需要走访的群众家去。

C.井房的历程使我求知的欲望自然地产生。

D.你真是杞人忧天,即便下大雨,这里地势高,绝不会被淹没的。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正确用词汇的能力。B项,“灵机”指灵巧的心思,“灵机一动”指飞速想出方法,与句意不符。

4.下列语句中没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很多名人的历程告诉大家,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分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B.崀山的知名度在不断提升,具备湘西南特点的旅游项目日益遭到海量外地游客。

C.通过观看电影《摔跤吧,父亲》,使我重新认识了坚持梦想、永不言弃的必要性。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的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不当。B项,成分残缺,在末尾加上“的喜欢”。C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5.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这样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

②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

③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

④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我于是把凌乱不堪的小标题看一眼,仔细加一番衡量,把无关要紧的无须说的一齐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另取一张纸条,顺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

A.④①②③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句子排序的能力。此语段描述了一个创作构思的过程,②句开启了话题;③句中“想时……”紧跟②句中“四面八方的想”,可以确定②③的顺序。①中“这样一直想下去…都记下来了为止”可判断①句在③句之后;④句中“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我于是把凌乱不堪的小标题看一眼”可知这是过渡句,引出下一步工作。由上剖析,可确定排序为②③①④。

6.下列文学知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想象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B.《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所写,讲述了“我”和伙伴们去爬悬崖遇险,最后在爸爸的指导下脱险的故事,让“我”获得了生活启示:面对远大目的,要一步步去做,积小步而成大步,慢慢就能达成远大的目的。

C.《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多年坚持不懈地植树,把土丘变成了绿洲的故事。

D.《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倡导、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学会文学知识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由孔子及其弟子编纂而成”和“记录了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言行”表述错误。《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7.下面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2分)

A.游晴同学邀你到她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肯定光临寒舍。”

B.你对一位获奖的同学说:“祝贺你!有哪些高效学习经验向我介绍介绍,怎么样?”

C.小闵去接电话时,其他人打错了,他说:“你打错了!也不看清电话号码就乱拨。”

D.肖强对深夜仍在大声说话、喧闹的邻居说:“不要讲话了,大家要休息了!”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口语表达能力。A项,“光临寒舍”用语不当,“光临”是敬辞,称宾客来到,不可以用在自己身上;“寒舍”是谦辞,可用于对其他人称我们的家,不可以用来讲其他人的家。B项,表达得体。C项,语言有抱怨的意思,不能体。D项,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彼此要相互体谅,“不要讲话了,大家要休息了!”如此说太过生硬,不能体。

2、现代文阅读(11分)

绣眼与芙蓉

                          赵丽宏

①我过去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只芙蓉。

②绣眼体型非常小,整体翠绿的羽毛,嫩黄的胸部,红色的小嘴,它黑色的双眼被一圈白色包围着,像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绣眼之名便由此而得。绣眼是江南的名鸟,据了解没办法人工哺育。通常都是从野地捕来笼养。它的动作极其灵敏,虽在小小的笼子里,上下飞跃时却快如闪电。它的叫声并不大,但却奇特,就像从树林中远远传来群鸟的齐鸣,回旋起伏,变化万端,妙不可言。

③那只芙蓉是桔黄色的,毛色非常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黑双眼,黄嘴,黄爪,模样非常清秀。它的鸣叫婉转多变,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清泠百啭。__________

④两只鸟笼,并排挂在阳台上。绣眼和芙蓉能相互看见,却没办法站在一块。它们用不一样的鸣叫打着招呼,两种声音,韵律不同,调门也不同,非常难融合成一体,只能各唱各的曲调。它们好像达成了默契,一只鸣唱时,另一只便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

⑤在鸟儿的欢唱中,日子无声无息地也欢快起来。

⑥一次在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发现时已是一个多小时将来,想那笼子可能已经空了。却没想到,芙蓉依旧在茏中欢快地高歌,全然无视洞开的笼门。更没想到的是,从此将来,绣眼的鸣唱声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阳台上只剩下芙蓉的独唱,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⑦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芙蓉的叫声好像有了变化,它一改以前那种清亮高亢的音调,声音变得轻幽飘忽起来。那旋律,分明有点像绣眼的鸣啼。莫非是芙蓉在模仿绣眼的歌声来引导它重新开口?然而绣眼不为所动,依旧维持着沉默。芙蓉执着地一个人鸣唱着,而且唱得愈加像绣眼的声音。而绣眼不只停止了鸣叫,也停止了那闪电般的上下飞跃。__________它是在回想自己昔日的歌声,还是在回忆那遥远的自由时光?我感到困惑。

⑧日子一每天过去,芙蓉照旧天天欢歌,已多日无语的绣眼看上去更落寞了,它整日在笼中一言不发,常常一动不动地呆立在横杆上。一天下午,我从外面回来,刚进门,就听见阳台上传来非常热闹的鸟叫声,那是绣眼的鸣唱,但比它原先的叫声要响亮得多,也丰富得多。我感到惊奇,绣眼重新开口,竟会有这样大的变化。走近阳台一看,我几乎不相信我们的双眼:鸟笼外,来了另一只绣眼。笼中的绣眼在飞舞鸣叫,笼外的绣眼围着笼子飞舞,不时停落在鸟笼上。那只自由的野绣眼,翠绿色的羽毛要鲜亮得多,相比之下,在笼里的绣眼毛色看上去黯淡无光。不过此刻它一改前些日子的颓丧,变得异常活泼。两只绣眼,面对面上下飞窜,鸣叫声激动而急切,仿佛在哀哀地互相倾诉,在快乐地互相询问。

⑨那两只绣眼此刻的情状,让我看到了“欢呼雀跃”是如何一种生动的景象。__________绣眼的重新开口,应该是对自由的呼唤吧。想到这里,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还没有碰到鸟笼,就惊飞了笼外那只野绣眼。我打开笼门,再退回到屋里。笼里那只绣眼对着打开的笼门迟疑了一会儿,便一蹦两跳,飞出了鸟笼,它拍拍翅膀,飞过楼下的花坛,转眼就消失得不见踪影……

⑩它肯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如此想着,我的内心不感觉欣慰起来。

8.请从绣眼的角度概括文章情节。(2分)

(1)________→绣眼冷看芙蓉→(2)________→绣眼回归自然

【答案】(1)绣眼莫名停止鸣唱(2)绣眼因野绣眼的召唤而重新开口

【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情节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知道绣眼的变化,梳理情节,先写绣眼莫名停止鸣唱,再写绣眼冷看芙蓉,接着写绣眼因野绣眼的召唤而重新开口,最后写绣眼回归自然。

9.依据需要,品析文中的画“____”的句子。(4分)

(1)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从修辞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只不过瞪大了双眼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考虑。(从描写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晨芙蓉的叫声给“我”带来的愉悦,表现出芙蓉鸣叫声的优美婉转。

(2)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绣眼失去自由之后内心的孤寂和难过,与绣眼对于笼外的自由世界的向往。

【分析】本题考查品析文章的语句的能力。一般遵循“办法+成效+情感”的答卷模式。注意剖析成效时,需要与人物的形象和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剖析的句子。

10.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失去自由的绣眼的同情;对自己使鸟儿失去自由的行为的自责;对人类让鸟儿失去自由的行为的谴责。

【分析】本题考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最后一段是全文的主旨句,领会情感时要结合前文对鸟儿的描写来综合剖析。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出作者对绣眼的喜欢与赞美之情。

B.第③段写出了绣眼毛色鲜艳、相貌清秀、动作敏捷、鸣叫婉转多变的特征。

C.文章中芙蓉长期被关在笼中,已经习惯舒适的生活,失去了对自由的追求。

D.文章第⑨段中画“__________”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失去自由的绣眼的同情,也谴责了人类让鸟儿失去自由的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剖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表述错误,第③段是对“芙蓉”的描写,不是“绣眼”。

3、古诗文阅读(15分)

(一)王右军诈睡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能不除之!”__________(节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指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8.下列加粗词汇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恒置帐中眠/持之以恒            B.便言逆节之谋/阴谋诡计

C.屏人论事/屏气凝神              D.大将军尝先出/卧薪尝胆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汇的意思的能力。B项,两个“谋”都是“计划”的意思。A项,常常/恒心。C项,屏退/抑制,控制。D项,过去/品尝。

9.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及 开 帐 乃 见 吐 唾 从 横 信 其 实 孰 眠 于 是 得 全。

【答案】及开帐/乃见吐睡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

【分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等到他们打开帐子,才看到到处都是口水,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王右军的性命得以保全。

10.从本文中,大家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当大家遇见危险的时候,要沉着冷静,随机应变,挖空心思来自救。②防人之心不可无。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讲解启示的能力。这篇文章讲述了王右军在危急关头保护我们的故事,并指导后人遭遇不测,面临险境时,应随机应变,充分运用我们的智慧以自救。

参考译文《王右军诈睡》

王右军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非常喜欢他,常常让他在我们的帐里睡觉。大将军过去先从帐里出来,王右军还没有起来。不久,钱凤来了,两人屏退别的人讨论事情,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便说起秘密谋划叛乱的计划。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秘密谋划的事情将来,了解自己一定没活下去的道理,就假装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脸、枕头和被子,装作自己还在熟睡。大将军王敦等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有起床,两人都大惊失色,说道:“不能不杀掉他!”等到他们打开帐子,才看到到处都是口水,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王右军的性命得以保全。

(二)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夜满林星月白”所展示的画面。(3分)

 

【答案】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画面能力,需要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适当的联想与想象,描绘诗句的画面,切忌翻译诗句的意思。

12.本诗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都表现了雨的猛烈,在写法上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用途上有什么区别?请结合诗歌简要剖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写法上的相同点: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本诗通过雨后湍急的溪流从侧面衬托山雨的猛烈,李诗通过池塘涨满了水从侧面衬托山雨的大。②用途上的不同的地方:本诗寓情于景,通过写山中一霎雨过的奇异景象,抒写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李诗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客愁之苦(或:离人的愁思,对老婆的相思,我们的孤寂凄凉)。

【分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鉴赏古时候诗词的写法的能力。比较阅读时,要依据具体诗句来理解。

4、作文(40分)

13.请以《遇到》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需要: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能抄袭,不能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文章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少于600字。

 

 

 

 

 

 

 

 

 

 

 

 

 

 

 

 

 

 

 

 

 

 

 

 

 

 

 

 

 

 

 

 

 

 

 

 

 

 

 

 

 

 

 

 

 

 

 

 

 

 

 

 

 

 

 

 

 

 

 

 

 

 

 

 

 

 

 

 

 

 

 

 

 

 

 

 

 

 

 

 

 

 

 

 

 

 

 

 

 

 

 

 

 

 

 

 

 

 

 

 

 

 

 

 

 

 

 

 

 

 

 

 

 

 

 

 

 

 

 

 

 

 

 

 

 

 

 

 

 

 

 

 

 

 

 

 

 

 

 

 

 

 

 

 

 

 

 

 

 

 

 

 

 

 

 

 

 

 

 

 

 

 

 

 

 

 

 

 

 

 

 

 

 

 

 

 

 

 

 

 

 

 

 

 

 

 

 

 

 

 

 

 

 

 

 

 

 

 

 

 

 

 

 

 

 

 

 

 

 

 

 

 

 

 

 

 

 

 

 

 

 

 

 

 

 

 

 

 

 

 

 

 

 

 

 

 

 

 

 

 

 

 

 

 

 

 

 

 

 

 

 

 

 

 

 

 

 

 

 

 

 

 

 

 

 

 

 

 

 

 

 

 

 

 

 

 

 

 

 

 

 

 

 

 

 

 

 

 

 

 

 

 

 

 

 

 

 

 

 

 

 

 

 

 

 

 

 

 

 

 

 

 

 

 

 

 

 

 

 

 

 

 

 

 

 

 

 

 

 

 

 

 

 

 

 

 

 

 

 

 

 

 

 

 

 

 

 

 

 

 

 

 

 

 

 

 

 

 

 

 

 

 

 

 

 

 

 

 

 

 

 

 

 

 

 

 

 

 

 

 

 

 

 

 

 

 

 

 

 

 

 

 

 

 

 

 

 

 

 

 

 

 

 

 

 

 

 

 

 

 

 

 

 

 

 

 

 

 

 

 

 

 

 

 

 

 

 

 

 

 

 

 

 

 

 

 

 

 

 

 

 

 

 

 

 

 

 

 

 

 

 

 

 

 

 

 

 

 

 

 

 

 

 

 

 

 

 

 

 

 

 

 

 

 

 

 

 

 

 

 

 

 

 

 

 

 

 

 

 

 

 

 

 

 

 

 

 

 

 

 

 

 

 

 

 

 

 

 

 

 

 

 

 

 

 

 

 

 

 

 

 

 

 

 

 

 

 

 

 

 

 

 

 

 

 

 

 

 

 

 

 

 

 

 

 

 

 

 

 

 

 

 

 

 

 

 

 

 

 

 

 

 

 

 

 

 

 

 

 

 

 

 

 

 

 

 

 

 

 

 

 

 

 

 

 

 

 

 

 

 

 

 

 

 

 

 

 

 

 

 

 

 

 

 

 

 

 

 

 

 

 

 

 

 

 

 

 

 

 

 

 

 

 

 

 

 

 

 

 

 

 

 

 

 

 

 

 

 

 

 

 

 

 

 

 

 

 

 

 

 

 

 

 

 

 

 

 

 

 

 

 

 

 

 

 

 

 

 

 

 

 

 

 

 

 

 

 

 

 

 

 

 

 

 

 

 

 

 

 

 

 

 

 

 

 

 

 

 

 

 

 

 

 

 

 

 

 

 

 

 

 

 

 

 

 

 

 

 

 

 

 

 

 

 

 

 

 

 

 

 

 

 

 

 

 

 

 

 

 

 

 

 

 

 

 

 

 

 

 

 

 

 

 

 

 

 

 

 

 

 

 

 

 

 

 

 

 

 

 

 

 

 

 

 

 

 

 

 

 

 

 

 

 

 

 

 

 

 

 

 

 

 

 

 

 

 

 

 

 

 

 

 

 

 

 

 

 

 

 

 

 

 

 

 

 

 

 

 

 

 

 

 

 

 

 

 

 

 

 

 

 

 

 

 

 

 

 

 

 

 

 

 

 

 

 

 

 

 

 

 

 

 

 

 

 

 

 

 

 

 

 

 

 

 

 

 

 

 

 

 

 

 

 

 

 

 

 

 

 

 

 

 

 

 

 

 

 

 

 

 

 

 

 

 

 

 

 

 

 

 

 

 

 

 

 

 

 

 

 

 

 

 

 

 

 

 

 

 

 

 

 

 

 

 

 

 

 

 

 

 

 

 

 

 

 

 

 

 

 

 

 

 

 

 

 

 

 

 

 

 

 

 

 

 

 

 

 

 

 

 

 

 

 

 

 

 

 

 

 

 

 

 

 

 

 

 

 

 

 

 

 

 

 

 

 

 

 

 

 

 

 

 

 

 

 

 

 

 

 

 

 

 

 

 

 

 

 

 

 

 

 

 

 

 

 

 

 

 

 

 

 

 

 

 

 

 

 

 

 

 

 

 

 

 

 

 

 

 

 

 

 

 

 

 

 

 

 

 

 

 

 

 

【例文】                        遇到

我永远忘不了那条寂静无人的小道,那间洒满阳光的书店,那个坚毅闪亮的眼神。

路灯发出微弱的光,低着头像在考虑着什么,一缕夜晚独有些烧烤香味钻入鼻孔。我跟着母亲穿过一条条小巷,一间依旧亮着灯的书店在寂静暗淡的街上特别显眼。

“这么晚了,如何还有店没关门呢?”母亲低声对我说。我牵着母亲的手走进了书店。

“叮咚!”挂在门上的铃发出清脆的响声,那个埋头思索的女性抬起了头。

她非常老,枯黄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即便将头发染黄也没办法盖住岁月的痕迹。但她的双眼很亮,携带一丝疲倦。

“欢迎光临!小朋友买书啊?”我点点头,向书厨走去。母亲找了个凳子抚去灰尘坐下来,笑着说:“你这么晚还不关门呢?”老奶奶说:“几年前看书的人多,一直要晚些关门,目前也改不掉这习惯了。”

书上积满了灰尘,许久没翻看的书页有的泛黄。这类书大多是中外名著,整个书厨都没市场爆款的漫画、杂志。

我抽出一本《鲁迅作品集》,拍去上面盘踞的灰尘。老奶奶笑着接过书,说:“小朋友,你也爱看鲁迅的书啊?”然后在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上写下一行娟秀的字——《鲁迅作品集》一本,又侧身拿过袋子替我装好。“是的,鲁迅先生的书非常不错。”我接过袋子对老奶奶说。“是啊,鲁迅先生是民族魂,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是应该读读。”我看见老奶奶桌上摆着一本书,是《阿Q正传》。老奶奶看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本书,双手捧着递给我,说:“爱看书的孩子不多了,既然你喜欢,就送给你吧!”我随手翻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的小字全是眉批。我携带崇敬的眼神望向老奶奶,老奶奶搓搓手,说:“念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精。只有真的了解了一本书才算拥有了它。”

我谢过老奶奶,携带两本书和全新的心灵回家了。

 

【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遇到”,指碰到。遇到的可以是某个人,可以是某件物,可以是某种情感,可以是某一风景等。本题合适写作成记叙文。大家在文章中要极力渲染出来“遇到”对于我们的意义,或者是让自己赏析到了一幕美景,或者是让自己感悟了某种哲理,或者是对某人某物多了新的认知等。在选取素材方面,以从实质日常选取写作对象为佳。譬如,选择与亲人朋友的遇到,书写一段感人的真情;选择与书本遇到,书写自己对书中人物的新认知;选择与风景遇到,带领读者一块领会风景的漂亮与由此引生出的对生命真谛的感悟。文章应从一个小角度出发,重点写一个细节,一个情节,然后把它写深、写透,应该注意捕捉那些闪光的细节,写出真切的领会和感受。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