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2020年高考考试化学提分攻略17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日期:2024-08-02     来源:www.vylza.com    浏览:766    
文章简介:题型17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1、解题方案   2、题型分类       【典例1】【2019·课标全国Ⅰ,28】水煤气变换[CO+H2O===CO2+H2]是要紧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与合成气加工等工业范围中。回答下列问...

题型17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1、解题方案

 

2、题型分类

 

 

 

【典例1】【2019·课标全国Ⅰ,28】水煤气变换[CO+H2O===CO2+H2]是要紧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与合成气加工等工业范围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平衡后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 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oO,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 2。

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为Co的倾向是CO________H2。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和H2O混合,使用适合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

A.<0.25B.0.25C.0.25~0.50D.0.50   E.>0.50

(3)国内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经历,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________0。该经历中最大能垒E正=________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和H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pH2O和pCO相等、pCO2和pH2相等。

 

计算曲线a的反应在30~90 min内的平均速率- =________ kPa·min-1。467 ℃时pH2和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489 ℃时pH2和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于(2)C(3)小于2.02COOH*+H*+H2O*===COOH*+2H*+OH*(4)0.004 7bcad

【分析】(1)由题给信息①可知,H2+CoO Co+H2OK1=c(H2)=0.025 0=39,由题给信息②可知,CO+CoOCo+CO2K2=c(CO)=0.019 2≈51.08。相同温度下,平衡常数越大,反应倾向越大,故CO还原氧化钴的倾向大于H2。(2)第(1)问和第(2)问的温度相同,借助盖斯定律,由-得CO+H2O CO2+H2K=K1=39≈1.31。设起始时CO、H2O的物质的量都为1 mol,容器体积为1 L,在721 ℃下,反应达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x mol。



K=(1-x)2=1.31,若K取1,则x=0.5,φ=0.25;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当等物质的量反应物全部反应,氢气所占物质的量分数为50%,但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以进行彻底,氢气的物质的量分数肯定小于50%,故选C。(3)察看起始态物质的相对能量与终态物质的相对能量知,终态物质相对能量低于始态物质相对能量,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ΔH小于0。过渡态物质相对能量与起始态物质相对能量相差越大,活化能越大,由题图知,最大活化能E正=1.86 eV-=2.02 eV,该步起始物质为COOH*+H*+H2O*,产物为COOH*+2H*+OH*。(4)由题图可知,30~90 min内- =90 min-30 min=0.004 7 kPa·min-1。水煤气变换中CO是反应物,H2是产物,又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重新达到平衡时,H2的压强减小,CO的压强增大。故a曲线代表489 ℃时,pH2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d曲线代表489 ℃时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b曲线代表467 ℃时pH2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c曲线代表467 ℃时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

【典例2】【2019·课标全国Ⅱ,27】)环戊二烯是要紧的有机化工材料,广泛用于农药、橡胶、塑料等生产。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H2

ΔH1=100.3 kJ·mol-1①

H2+I2===2HI

ΔH2=-11.0 kJ·mol-1②

对于反应:+I2===+2HI③

ΔH3=________ kJ·mol-1。

(2)某温度下,等物质的量的碘和环戊烯在刚性容器内发生反应③,起始总压为105 Pa,平衡时总压增加了20%,环戊烯的实际转化的比例为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Pa。达到平衡后,欲增加环戊烯的平衡实际转化的比例,可采取的手段有________。

A.通入惰性气体 B.提升温度

C.增加环戊烯浓度 D.增加碘浓度

(3)环戊二烯容易发生聚合生成二聚体,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同温度下,溶液中环戊二烯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T1>T2

B.a点的反应速率小于c点的反应速率

C.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逆反应速率

D.b点时二聚体的浓度为0.45 mol·L-1

(4)环戊二烯可用于制备二茂铁[Fe2,结构简式为],后者广泛应用于航天、化工等范围中。二茂铁的电化学制备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液为溶解有溴化钠和环戊二烯的DMF溶液。

 

该电解池的阳极为________,总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制备需要在无水条件下进行,缘由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9.3(2)40%3.56×104BD(3)CD(4)Fe电极Fe+2===+H2↑2+H2↑)水会妨碍中间物Na的生成;水会电解生成OH-,进一步与Fe2+反应生成Fe2

【分析】(1)依据盖斯定律,由反应①+反应②得反应③,则ΔH3=ΔH1+ΔH2= kJ·mol-1=+89.3 kJ·mol-1。(2)设容器中起始加入I2和环戊烯的物质的量均为a,平衡时转化的环戊烯的物质的量为x,列出三段式:

依据平衡时总压强增加了20%,且恒温恒容时,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得(a-x)+(a-x)+x+2x=1.2,解得x=0.4a,则环戊烯的实际转化的比例为a×100%=40%,平衡时、I2、、HI的分压分别为4、4、6、3,则Kp=4=27p总,依据p总=1.2×105 Pa,可得Kp=27×1.2×105 Pa≈3.56×104 Pa。通入惰性气体,对反应③的平衡无影响,A项不符合题意;反应③为吸热反应,提升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可提升环戊烯的平衡实际转化的比例,B项符合题意;增加环戊烯浓度,能提升I2的平衡实际转化的比例,但环戊烯的平衡实际转化的比例减少,C项不符合题意;增加I2的浓度,能提升环戊烯的平衡实际转化的比例,D项符合题意。(3)由相同时间内,环戊二烯浓度减小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可知,T1<T2,A项错误;影响反应速率的原因有温度和环戊二烯的浓度等,a点时温度较低,但环戊二烯浓度较大,c点时温度较高,但环戊二烯浓度较小,故没办法比较a点和c点的反应速率大小,B项错误;a点和b点温度相同,a点时环戊二烯的浓度大于b点时环戊二烯的浓度,即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正反应速率,由于b点时反应未达到平衡,b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逆反应速率,C项正确;b点时,环戊二烯的浓度减小0.9 mol·L-1,结合生成的二聚体浓度为环戊二烯浓度变化量的2,可知二聚体的浓度为0.45  mol·L-1,D项正确。(4)结合图示电解原理可知,Fe电极发生氧化反应,为阳极;在阴极上有H2生成,故电解时的总反应为Fe+2===+H2↑或Fe+2C5H6===Fe2+H2↑。结合有关反应可知,电解制备需在无水条件下进行,不然水会妨碍中间产物Na的生成,水电解生成OH-,OH-会进一步与Fe2+反应生成Fe2,从而妨碍二茂铁的生成。

 

 

1.氮元素有多种氧化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H2的燃烧热ΔH为-285.8 kJ·mol-1。

N2+2O2===2NO2ΔH=+133 kJ·mol-1

H2O===H2OΔH=-44 kJ·mol-1

则4H2+2NO2===4H2O+N2ΔH=________。

(2)肯定温度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40 mol N2O4,发生反应:N2O42NO2,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数据如下:

时间/s

20

40

60

80

100

c/

0.12

0.20

0.26

0.30

0.30

①0~40 s内,v=________mol·L-1·s-1。

②升高温度时,气体颜色加深,则上述反应是________反应。

③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mol·L-1。

④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向该容器中充入0.80 mol N2O4,则达到平衡后c________ 0.60 mol·L-1。

(3)N2O5是绿色硝化试剂,溶于水可得硝酸。下图是以N2O4为材料电解制备N2O5的装置。写出阳极区生成N2O5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湿法吸收工业尾气中的NO2,常使用烧碱溶液,产物为两种容易见到的含氧酸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100.2 kJ·mol-1

(2)①0.005②吸热③1.8④<

(3)N2O4-2e-+2HNO3===2N2O5+2H+

(4)2NO2+2OH-===NO2+NO3+H2O

【分析】(1)①H2+1/2O2===H2O;ΔH=-285.8 kJ·mol-1,

②N2+2O2===2NO2ΔH=+133 kJ·mol-1

③H2O===H2OΔH=-44 kJ·mol-1

由盖斯定律①×4-②-③×4得:4H2+2NO2===N2+4H2OΔH=-285.8 kJ·mol-1×4-133 kJ·mol-1+44 kJ·mol-1×4=-1100.2 kJ·mol-1;



①0~40 s内,v=0.2 mol·L-1÷40 s=0.005 mol·L-1·s-1。

②升高温度时,气体颜色加深,平衡正向移动,则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③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0.05=1.8 。

④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向该容器中充入0.80 mol N2O4,等于将原平衡放大2倍,然后加压,平衡逆向移动,则达到平衡后c<0.60 mol·L-1。

(3)以N2O4为材料电解制备N2O5,N2O4失电子被氧化,阳极区生成N2O5的电极反应式为:N2O4-2e-+2HNO3===2N2O5+2H+。

(4)湿法吸收工业尾气中的NO2,常使用烧碱溶液,产物为两种容易见到的含氧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O2+2OH-===NO2+NO3+H2O。

2.已知NH3、NO、NO2都是有毒气体,需要经过严格处置,不然会污染空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如下热化学方程式:

①N2+O2 ===2NOΔH1=+a kJ/mol;

②4NH3+3O2===2N2+6H2OΔH2=b kJ/mol

③2NO+O2===2NO2 ΔH3=c kJ/mol;

则4NH3+7O2===4NO2+6H2OΔH=________kJ/mol。

(2)工业合成NH3的反应,解决了世界约三分之一的人粮食问题。已知:N2+3H22NH3,且该反应的v正=k正·c·c3,v逆=k逆·c2,则反应2N2+2H2NH3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3)已知合成氨的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会减小,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E1和逆反应活化能E2的相对大小关系为:E1________E2。。

(4)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剖析工业合成氨气采取30 MPa~50 MPa高压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5)500 ℃时,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模拟合成氨的反应,容器内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

压强/MPa

20

17

15

13.2

11

11

①达到平衡时N2的实际转化的比例为________。

②用压强表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

③伴随反应的进行合成氨的正反应速率与NH3的体积分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若升高温度第三达到平衡时,可能的点为________

 

【答案】(1)b+2a+2c(2)k逆(3)<

(4)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使平衡正向移动,提升材料气的借助率和商品的产率

(5)①90%②48 MPa-2③A

【分析】

(1)依据盖斯定律剖析,①N2+O2 ===2NOΔH1=+a kJ/mol;②4NH3+3O2===2N2+6H2OΔH2=b kJ/mol;③2NO+O2===2NO2ΔH3=c kJ/mol;将方程式进行②+①×2+③×2计算,得热化学方程式为4NH3+7O2===4NO2+6H2OΔH= kJ/mol;

(2)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到平衡,即v正=v逆=k正·c·c3=k逆·c2 ,则反应2N2+2H2NH3的平衡常数K==k逆;

(3)已知合成氨的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会减小,则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E1和逆反应活化能E2的相对大小关系为:E1<E2;

(4)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所以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使平衡正向移动,提升材料气的借助率和商品的产率;

(5)假设到平衡时氮气转化浓度为x mol/L,则有



依据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剖析,有关系式:0.5+1.5=20

x=0.45;

①达到平衡时N2的实际转化的比例为0.45/0.5×100%=90%;

②用压强表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11 MPa)3=48 MPa-2;

③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升温,则反应速率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氨气的体积分数减小,可能的点为A。

3. “低碳经济”备受关注,CO2的排集、借助与封存成为科学家研究的要紧课题。

(1)绿色植物通过图1所示过程储存能量,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光合用途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2)TiO2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半导体光催化剂,能有效地或有机污染物转化为CO2等小分子物质。图2为在TiO2的催化下,O3降解CH3CHO的过程,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适量的CO2和CH4通入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CH42CO+2H2。

①已知:CH4+2O2===CO2+2H2O  ΔH1=-802 kJ·mol-1

CO+1/2O2===CO2ΔH2=-283 kJ·mol-1

CO+H2O===CO2+H2                      ΔH3=-41 kJ·mol-1

则反应CO2+CH42CO+2H2的ΔH=________。

②为了探究反应CO2+CH4 2CO+2H2的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起始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CO2与CH4,使其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0 mol·L-1,平衡时,依据有关数据绘制出两条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曲线:v正~cv逆~c,则与v正~c相对应的是图中曲线________;该反应达到平衡后,某一时刻减少温度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曲线甲对应的平衡点可能为________。

 

(4)用稀氨水喷雾捕集CO2最后可得商品NH4HCO3。

①在捕集时,气相中有中间体 NH2COONH4生成。现将适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NH2COONH4 2NH3+CO2。实验测得的有关数据见下表

 

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是________反应,15 ℃时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

②在NH4HCO3溶液中,反应NH4+HCO3+H2ONH3·H2O+H2CO3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答案】(1)mCO2+nH2O光CmnmO2

(2)3CH3CHO+5O3TiO26CO2+6H2O

(3)①+248 kJ·mol-1②乙E(4)①吸热4×10-6②1.25×10-3

【分析】(1)光合用途即是将CO2和水通过光合用途储存成能量,反应方程式为:mCO2+nH2O光CmnmO2;(2)乙醛和臭氧在紫外线有哪些用途下及TiO2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O2和水,方程式为:3CH3CHO+5O3TiO26CO2+6H2O;

(3)①反应Ⅰ.CH4+2O2===CO2+2H2OΔH1=-802 kJ·mol-1

反应Ⅱ.CO+1/2O2===CO2  ΔH2=-283 kJ·mol-1

反应Ⅲ.CO+H2O===CO2+H2  ΔH3=-41 kJ·mol-1

将Ⅰ++2×Ⅲ,可得到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CH4 2CO+2H2ΔH=-802 kJ·mol-1+[-4×]+2×=+248 kJ·mol-1;②从图像可知,甲的浓度是从0升高到0.4 mol/L,即生成物CO的图像,乙是浓度从1.0减少到0.8 mol/L,即反应物是CH4,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减少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E点符合;(4)①从表格信息可知,温度升高,气体总浓度增大,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方向吸热,依据反应化学计量关系可知,c=2c,15 ℃时平衡体系的气体总浓度为3×10-2 mol/L,即cc=3×10-2 mol/L,得到c=2×10-2 mol/L,c=10-2 mol/L,Kcc=4×10-6;②依据盐类水解规律,由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2×10-5、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4×10-7可知,碳酸氢根的水解程度更大,所以c) 大于c);反应NH4+HCO3+H2O===NH3·H2O+H2CO3的平衡常数K=43)=Kb×Ka1=2×10-5×4×10-7=1.25×10-3。

4.石油化工生产中,借助裂解反应可以获得要紧化工材料乙烯、丙烯。肯定条件下,正丁烷裂解的主反应如下:

反应ⅠC4H10 CH4+CH3CH===CH2ΔH1;

反应Ⅱ C4H10 C2H6+CH2===CH2ΔH2;

回答下列问题:

(1)正丁烷、乙烷和乙烯的燃烧热分别为Q1 kJ·mol-1、Q2 kJ·mol-1、Q3 kJ·mol-1,反应Ⅱ的ΔH2=________。

(2)肯定温度下,向容积为5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正丁烷,反应时间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数据如下:

t/min

0

a

2a

3a

4a

p/MPa

5

7.2

8.4

8.8

8.8

①该温度下,正丁烷的平衡实际转化的比例α=________;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分压的变化表示,即v=Δpt,前2a min内正丁烷的平均反应速率v=________MPa·min-1。

②若平衡时甲烷、乙烯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1、4,则该温度下反应Ⅰ的压强平衡常数Kp=________MPa。

③若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进行,平衡后反应容器的体积________8.8 L。

④实质生产中发现高于640 K后,乙烯和丙烯的产率随温度升高增加幅度减小,可能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种丁烷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A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反应。

②写出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答案】(1) kJ·mol-1

(2)①76%1.7/a②2.13③>④催化剂活性减少

(3)①还原②C4H10+13O2--26e-===4CO2+5H2O

【分析】(1)①C4H10+6.5O2===4CO2+5H2O   ΔH=-Q1 kJ·mol-1

②C2H6+3.5O2===2CO2+3H2O  ΔH=-Q2 kJ·mol-1

③CH2===CH2+3O2===2CO2+2H2O   ΔH=-Q3 kJ·mol-1

①-②-③得:C4H10 C2H6+CH2===CH2ΔH2= kJ·mol-1;

(2)①设该温度下,正丁烷的平衡实际转化的比例α,平衡时,5+5α+5α=8.8,α=0.76;前2a min内压强从5 MPa增大到8.4 MPa,即前2a min内正丁烷的Δp=3.4 MPa,依据v=Δpt=/2a min=1.7/a MPa·min-1;

②反应ⅠC4H10 CH4+CH3CH===CH2,平衡时,若平衡时甲烷、乙烯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1、4,则丙烯和乙烷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1、4,正丁烷为1-2/11-2/11-1/4-1/4=3/22,Kp=22=2.13;③反应为体积变大的反应,若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进行,平衡后反应容器的体积变大,故体积大于8.8 L;④高于640 K后,乙烯和丙烯的产率随温度升高增加幅度减小,可能是什么原因:催化剂活性减少;(3)A电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电极上正丁烷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C4H10+13O2--26e-===4CO2+5H2O。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