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是国内历史最久的乐器,在乐器种类上是拨弦乐器,这种乐器是国内专用的乐器,有“国乐之父”之称,古琴在国内一直是大家心中最优雅的乐器。国内另有拨弦乐器古筝,不少人都以为这两种乐器是同一种,其实并不是这样,古筝和古琴是两种乐器。
古筝和古琴是同一种乐器吗
古筝和古琴不是一种乐器。
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琴面系有七根弦,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栓绕于弦轴上,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最早的筝为5根弦,战国末期进步成12弦,隋代13弦,近年增加到24到26弦,属音乐类“马乐器”。
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借用面板上的十三个“琴徵”,可以弹奏出很多泛音和按音。古筝基本上是一弦1到2个音,同一弦中移动弦马,可以调作音高,音色淳厚优美,悠扬悦耳。
另外,两个产生的年代也有所不同,古琴在尧舜时期就已经出现,距今有四千多年历史。而古筝又称“秦筝”,出目前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古琴的入门知识
古琴是中国古时候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国内最早的弹弦乐器,称为“国乐之父”。
在古时文人心中视为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高山流水知音流传到今天。古琴别称雅号:“琴”、“七弦琴”。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1.22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宽度约六寸≈20厘米,象征六合。厚度约二寸≈6厘米,富天地阴阳之气。琴面上标示音位有十三个徽,象征一年中的12个月与四年1次的闰月。
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像征天地。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为何是冷门乐器
千百年来,古琴一直被觉得“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即便在古时候,也是“小众乐器”的代名词。
除去由于是文人士医生的雅好,很难“飞入一般百姓家”以外,古琴作为独奏乐器,音色较为低沉、音量较小,在没扩音设施的首要条件下,很难达成与其他乐器同奏,亦没办法在宽阔场合进行大型演奏,对它的传播推广也导致了肯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