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掌握审题

   日期:2024-11-17     来源:www.tpwno.com    浏览:310    
文章简介:小学阶段的作文练习,多使用命题形式,即老师出题,学生依题作文。小学毕业升学考试作文,一般也是命题作文。

小学阶段的作文练习,多使用命题形式,即老师出题,学生依题作文。小学毕业升学考试作文,一般也是命题作文。既然是依题作文,就要掌握审题。题目的意思搞了解了,作文就能符合题意。切题,这是衡量一篇命题作文的起码标准。假如题目没看准,或者题意理解不透,写出的作文就会偏离题意,甚至文不对题。
 有个同学在《我和我的老师》一文中如此写:
  大家的老师姓杨,50多岁,花白头发,满脸皱纹,戴一副黑边眼镜。她态度特别和蔼,从来不发脾气,工作很认真负责,常常备课到深夜。
有一次,大家班到长城春游,杨老师身体有病,可是为了让大家玩得开心,她带病参加了这次春游,使同学们非常受感动。
杨老师对同学既严格需要又热情关怀。记得期中语文考试的时侯,杨老师看见陈全同学作弊,气得满脸通红,狠狠地批评了他,可是课后又找陈全同学补课,直到陈全弄懂了课文的内容为止。
杨老师是大家的好老师,大家尊敬她,热爱她。
  这篇作文有内容空泛、材料零散的问题,但,主要的问题是没紧扣题意,不符合题目的需要。“我和我的老师”这个题目,需要作者通过“我”和“我的老师”之间的相互关系,写出人民教师平凡的事迹,歌颂人民教师高尚的品德,或者表现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上面这篇作文只写了老师,没写“我”,更没写“我”和“我的老师”之间的关系,所以不算切题。
  作文课上,或者考场上,有些同学一见作文题便匆匆忙忙拿起笔就写。因为事先没经过仔细审题,写起来很吃力,想一点写一点,像挤牙膏似的,如此写出的文章就非常难符合题目的需要,有时写了非常长一篇,才发现写跑了题,于是不能不从头写起,结果事倍功半,欲速不达,作文也得不到好成绩。
那样,如何审题呢?
1、审清对象。
当老师出题将来,先不要急于下笔,应该先仔细地看看题目,确切理解题目的需要。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日记,还是信件;是实用文,还是想象文……这类弄了解了,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有些题目非常明显,写人记事,一看就了解。如《我的母亲》、《我尊敬的老师》,一看就了解是写人的。又如《一件难忘的事》、《发生在暑假中的一件事》,一看就了解是写事的。再如《漂亮的小河》,一看就了解是写景的。《可爱的小狗》,一看就了解是状物的。《一封倡议书》,是应用文,《我在2000年》,是想象文。但,有的题目,如《冬季的早晨》,既能够写景,也可以记事;《上学路上》,既能够写上学路上发生的事,就是以记事为主,也可以写通过发生的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那就是以写人为主了。
请看顾忆恩小朋友写的《书伴我成长》一文:
  高尔基过去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还没有上学以前,我天天缠着母亲讲《365夜》里的故事。由于只有这类故事,才使我了解更多的常识。上学后,我会翻出书柜里的书自己看。有趣的故事可把我迷住了,不论外国的,中国的,我都爱看,整天钻在书堆里。当然罗,“书呆子”的绰号自然就落在我的身上。
我在亲戚中最小,在大伙的眼里我是个小不点,但有一件事使他们改变了对我的怎么看:我并不小,还挺“大”呢!
那天,亲戚们都聚在一块说说笑笑,一阵濛濛细雨,打断了大家的话语。无意中,我和表哥同时发现屋檐下垂下来的几串鲜花:娇嫩的花瓣红中带白,色彩艳丽,花瓣丛中陪衬着很多嫩绿的叶子,绿叶和花瓣上垂着无数珍珠般的水珠,晶莹透亮,微动欲滴。啊!真美啊!表哥也神情激动,哟,他也被迷住了。表哥思索了一会儿,讲道:“飞花入檐数枝香。”表哥想不出第二句,故意考我。我看着这漂亮的花朵,想到书中说过诗句可以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我回答道:“朱唇玉肤纤裙绿。”表哥微微一惊,看得出这是他没预料到的。亲戚们都夸我说得好。在他们眼里,以前的我是无知、幼稚的。目前,我还真有点“一鸣惊人”呢!我真要感谢那些伴我成长的书。
念书不只给了我很多文学常识,还使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
记得有一次数学考试,因为计算错误错了两道计算题。一下子,我就感觉所有都没劲,坐在座位上发呆。正巧,数学老师由于有事叫我去批考卷。我带上了笔,来到办公室门口喊了声“报告!”没回音。我推开门一看,办公室里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我拿出第一张考卷认真地批起来。当我批到我们的一张时,心“嘣嘣”地乱跳,是批对呢?还是批错?如果批错了,那分数肯定非常低,如果批对了……我最后决定就批对,就这一次,反正无人看见。我刚想批,手却不自觉地抖起来。这个时候,有一个人跑进了办公室,我一看,原来是数学老师的女儿,才读小学一年级。她一看见我便说:“姐姐,你批考卷够辛苦的了,给我讲个故事吧!”说完,便塞给我一本书,我接过书一看题目是《诚实》。我一惊,连忙讲了这个故事,我也不知如何的,慌得讲错了好几处,故事很不容易讲完了。“这个故事,是否讲由于小羊诚实了,所以羊母亲原谅了它。是吗?”“是的,大家都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我含含糊糊地回答道。“那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让他们都做诚实的孩子。”说完,她便一跳一蹦地走了。我接着又拿起这张考卷,批了两个叉,在分数一格写了87分。写完后,感觉轻松多了,知道了什么是诚实,多亏了这本书,才使我没做错事。
是啊,是书在伴我成长,我要读更多的书,来丰富我们的常识,做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去建设大家漂亮的祖国。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不能离开书,由于书是大家实践的总结。本文开头引用高尔基的话直接点题,并引起下文。作者选材适合,剪裁适合。文章中记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略写,说明了书给人以常识有哪些用途;第二件事是详写,其中包含心理活动的描述,突出了书对大家道德品行修养有哪些用途。文章自始至终扣紧“我”和“书”的关系,与“书”怎么样帮助“我”成长。
2、审明范围。
审题时,大家还要明确题目对作者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目、对象及内容上有什么限制。假如搞不了解这类范围,忽略了题目对某方面的限制,作文时就比较容易走题。譬如,《暑假生活片断》,限制了选材的范围——暑假生活;《我的好朋友》,点明了记叙的对象——好朋友;《开心的星期天》,规定了选材的时间——星期天;《游香山》,规定了选材的地址——香山;《记小学日常的一件事》,限制了数目——一件事,不可以写两件或三件事。
对于复杂的作文题目,要掌握从语法结构上进行剖析。譬如《我所历程过的一段有意义的生活》,这个题目比较复杂,它包含四个方面的需要:
①文章内容应以“我”为主;
②需要写“所历程过的”一段生活,不可以单纯写感想;
③需要写“一段生活”,不可以只写一天或一件事;
④需要写的这段生活应当是有意义的,而不是普通的、平淡的。
审明作文范围,还包含用哪一种文体来写做合适。譬如,《要做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好学生》,这个题目需要写成论说文,讲了解为何要讲文明礼貌;《我所见到的新风尚》,需要写一篇记叙文,具体描写在社会上或者在学校里自己亲眼看见的新风尚;《如何养兔》,需要写一篇说明文,告诉养兔的一般知识;《启事和便条》,需要写一篇应用文,介绍启事和便条的重要程度和写法。
请看吴铭小同学写的《我心目中的母亲》一文:
  啊!亲爱的母亲,你生我,养我,哺育我,你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最亲爱的人。可近年来我对你有了建议,你肯定不理解,或许会伤心,可我说的都是实话呀!
自记事起,我就了解母亲你的不幸——有两个女儿,而妹妹却是个痴呆。你把所有期望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我成了你的“掌上明珠”。
记得我6岁那年,你带我到黄山游玩。我看见很多和我同龄的小朋友,都是自己梳小辫,心里羡慕极了,便轻声对你说:“母亲,我一个人试着梳小辫怎么样?”可你却奇怪地看着我:“你如何会扎小辫呢?还是母亲替你梳,母亲梳得又快又漂亮。”母亲呀,尽管当时我对你笑了,可心里十分不开心,我总想自己会梳头多好,即便梳得不漂亮,也是开心的。
母亲,每当看见你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家里时,女儿我心里难受极了。我下决心,我们的事自己做,决不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个星期天,写完作业,我有的渴,拿起杯子筹备倒水。“别倒!”一声呼叫把我吓了一跳。你几步走到我身旁,拿起暖水瓶,边往杯里倒水边说:“不可以,不可以,要烫着手的。你安心学习吧,我来给你倒。”我无可奈何地坐下来。唉!小学六年级了,还不可以自己倒水喝。这和“小皇帝”有哪些两样呢!
那次班级举行“钉钮扣”比赛,我很不容易把线结打好,却见别的同学已经把钮扣钉上了。我一着急,扎破了手。顿时,鲜血直流,好痛哟!我忍不住哭了起来。从此,“小公主”、“娇小姐”的外号便在同学中传开了。我的自尊心遭到了挫伤——母亲呀,那时,我好恨你呀!
母亲,亲爱的母亲,你疼我,爱我,女儿领情,但我并不认可,我感觉我们两个之间好像存在一条沟。你只不过让我钻题海,啃书本,不让我做事,不让我劳动,更不让我玩耍,简直要把我变成一个机器人了。我想:假如你能让我丢掉“小公主”、“娇小姐”这类不光彩的绰号,那你就是我心目中最佳的母亲了!
  这篇作文题目需要从“我”的角度、“我”的“心目”中来写“母亲”。吴铭同学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从亲身历程出发,把母亲对我们的疼爱和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写得恰如其分。同时也把自已渴望独立,渴望掌握一些生活本领,渴望丢掉不光彩的绰号,渴望得到母亲的理解的愿望表露得恳切自然。在母亲过分娇纵的教育方法下,小作者深深感到缺少生活自理能力、被同学瞧不起的痛苦,在母亲爱的“监视”下的孤独。“简直要把我变成机器人了”,是小作者对母亲的禁锢方法发自心底的反抗呼喊。文中所举的不让自己梳头,已经上了小学六年级了还不让自己倒水喝的事例,是典型的过分娇纵教育方法的写照,而钉钮扣落后扎手正是这种教育方法的不好的后果。文章扣题紧密,取材典型,具备非常强的说服力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3、审准重点。
看了作文题,要想一想题目的重点应该写什么。譬如《雷锋的事迹教育了我》,这个题目的重点需要在“教育”二字上,既要写“雷锋的事迹”,又要写“我”从中遭到什么“教育”。假如只写雷锋的事迹,而没写对“我”的教育,那就成了雷锋的故事;假如写了对“我”的教育,只不过表表决心,也是轻重倒置,重点不突出。
有一年,小学升学考试出了如此一个作文题:《我进了考场之后》。需要:写片断。把一次语文考试开始时,监考老师的神态、语言、动作及我们的心情续写出来,写到开始答题为止(开头一节是统一写好的,需要接下去续写)。湖南一位考生写了一篇考场作文,得了满分。这篇作文是如此写的:
 
我久久盼望的升学考试终于来到了。今天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以迎战的姿态,健步走进了考场。整个考场的氛围是严肃而又平静的。
监考老师第一对同学们说:“你们不要紧张,静下心来再发试题。”监考老师面带微笑,也携带对大家的无限期望。他是那样温和亲切,使我这个一进考场就忐忑不安的学生,也慢慢地平静下来。
接着,监考老师拿起一叠试题,伴随轻快的步子,一张张试题发到了同学们手中。我坐得笔直,两眼盯着卷子,生怕得不到似的……伴随一声轻微的纸响,一张将要决定我命的卷子便来到了手中。
拿起卷子,我便迫不及待地先看作文题《我进了考场之后》,啊,是续写!我还是首次见到如此的作文题呢!我又把整个卷子展开,呀!上面的字密密麻麻,还有很多空格,真叫人眼花缭乱。见了这张考卷,我仿佛到了另一个热闹非凡的国家,让人应接不暇;见了这张试题,看到那些难点,又仿佛见到恶魔要征服自己。看着、看着……我的头就像给什么东西猛击了一下,疼痛起来——这么多的题,该怎么样做起呀?
“同学们,做题之前,先好好看看考试试题,看看每题的需要。你们首次参加如此的考试,要沉着、清醒。一会儿,听到铃声再动笔做题。”监考老师说得非常了解,真是一位好老师。看着他那慈祥的双眼、花白的头发,使我想起大家的班主任老师。他多像大家的班主任老师啊!听了他的嘱咐,我仿佛在困难的时候遭到了激励,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要跳出胸膛的心安静了下来,于是我又细细地看起题来。
“铃……”铃声响了,我快点拿起笔,作起题来。
 
小作者经过认真审题,用第一人称写,先记录监考老师的语言、神态与发卷子时的动作,而重点描述自己阅读考试试题时的复杂心情。刚开始,是“迫不及待”,看到是“续写”,用“啊”,表示惊讶,由于这是他首次见到如此的作文题,接着,他把整张卷子展开,看到密密麻麻的字,看到很多空格,他感到“眼花缭乱”,感到“仿佛到了另一个热闹非凡的国家”,叫人“应接不暇”;他“又仿佛见到了恶魔”,他的头“就像给什么东西猛击了一下,疼痛起来……”这一系列形象逼真的描写,把小作者临场那种复杂的心情惟妙惟肖地描述出来,写出了真实的感情。最后一段也是文章的重点,由监考老师“慈祥的双眼”和“花白的头发”的外貌描写,引起联想,监考老师像我们的班主任,从而遭到激励,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文章一直扣紧考试试题的需要,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有一类题目范围比较广,可写的内容比较多,各有侧重点,同学们既要认真推敲题意,又要打开思路,展开联想,把文章写活。譬如,《校园的早晨》,可以描写早晨校园里师生训练身体的火热场面,也可以写同学们刻苦学习的动人情景,还可以摄取若干小镜头、小片断,表现同学们新的道德风尚,或者是热情歌颂园丁为培育新苗不辞辛苦……总之,审题的时候,既要准确地理解题意,紧扣题目来写,又不要把思路限制得非常死,防止千篇一律。
为了提升审题能力,同学们平常可以进行如此一些练习:在课内外阅读中留神各种文章是如何定题目的,细心领会题目与文章中心和内容的联系;在写各种文体的作文时,注意训练如何给文章起个显眼而又适合的题目。经过不断努力,就能逐步学会审题办法,增强审题能力。

1f67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