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倡导你们对待常识是要追根溯源的,要不然就比较容易“吃其他人剩下的”,这一点不是什么高深的定义,你如果遇到一个老农民,你无需给他讲解什么叫做“碎片化常识阅读”、什么叫做“朋友圈刷遍千山万水”,农民把这种不追根溯源的阅读和获得的行为,统称为“刨二茬粪”,所以,在有的区域,骂人会说“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可见,对此种行为之鄙视。大家玩手机,最后被手机那头的人玩弄。
承认每一个人的学习态度不是难事,但常被别人玩弄,绝不是大部分之本意。可,恰恰是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知识,总是是大家所缺少的。是啊,大家最缺的就是知识。所以,大家看到不少事情已经都到了搞笑的地步了。譬如“……”算了……
特别是学生,这类悲伤的青年已经被引导于自我的小情绪中没办法自拔,并且所谓“小奶狗的自舔伤口”已成为青年的炫耀标签。这不是一代人的问题,这个黑锅也不是这类孩子,而在于“大家给子孙留下的世界取决于大家留给世界的子孙”,当孩子失去了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将来的世界会成为何样子呢?“大学生”变成了“大学,生了没?”虽是戏谑了点,但问题已然赤裸裸。失去了独立考虑和认知社会的眼睛,“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人
提升孩子们对他们自己所身处的世界认知能力是他们学习和应用常识的“基础条件”,这点办不到,那再多的本事都是会成为累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