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复习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历史常识的学会,二是历史考试试题的解答。对于历史复习,我的建议是:夯实入门知识,明确考试目的,学会解题方法。
分层次梳理入门知识
历史《考试手册》明确写到“考试试题中的基础部分约占70%,有肯定深度的部分约占30%”,基础部分所占比率达三分之二以上。因此,在复习中需要要重视入门知识的学会,这是历史学习的首要条件和基础。
历史学科涉及的常识面广量大,考试目的相对比较具体,学生根据《考试手册》的需要结合教程,对历史常识进行仔细梳理,就能达到效果最好的复习成效。考试大纲常识条目不少,特别是“一期课改”教程,在复习中要分层次去整理学会。入门知识的梳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历史学科的主干常识,即对人类文明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大事,是一期、二期教程上共有些。比如: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法国的启蒙运动,《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美国的《独立宣言》、17宪法、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德国的统一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在复习中需要梳理了解,结实学会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
第二层次是教程和考试大纲涉及到的重大事件,如一期教程中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热月政变、法国2月革命、6月起义;中国辛亥革命后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二战中的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网盟的形成等。二期教程中英国的议会内阁制、福利国家等。
第三层次是用线索串起来的其余常识。比如“中共的成立和国民革命动”这一节的常识,可用“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工人运动高潮——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失败”串起来,如此不只能把应该学会的常识学会了,而且教程的线索也理清了。
再如“解放战争胜利”一节,可用“国民党发动全方位进攻——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策略反攻——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南京解放”串起来。这种常识使用归类、串线的办法进行复习,可使复习的层次愈加分明。
明确历史考试的六大目的
历史学习的能力包含剖析、比较、综合、理解、总结等。的《考试手册》有了明确的考试目的,目的共六大类,几乎涉及高初中生应拥有的各种学习力。学生在复习中应结合历史常识逐个理解,学会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目的1、历史常识。在复习中只须了解或学会教程中重大的历史事件。
目的2、历史技能。有关时间术语会在解题中运用,如世纪、年代等。要了解获得材料的渠道,主要有考古发现、文献阅读、调查访问等。要学会运用材料的基本规范。关于空间中的历史发生的地方及其演变,应该注意要紧的地图,主如果与主干常识有关的地图,如德国一战前、一战后、二战后,与德国统一后变化等等。
目的3、材料处置。对获得材料的信息,要从表面信息和深层信息等角度去考虑。要会区别原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原始材料是指当时的人活动留下的实物或文献记载,比如商代的卜辞;第二手材料是指经后人加工或转录的,如《史记》。
要区别历史的客观性表述和主观性评价,客观性表述侧重在历史事件本身的要点,如时间、地址、人物,主观性认识侧重在历史事件是什么原因、影响或评价。要分辨材料的真实性、权威性和靠谱性,就现在初中生所接触到的历史材料而言,第一是实物资料,第二是文献记载,第三是文学和神话等。
目的4、历史讲解。要了解讲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需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要从不一样的主题,以不一样的看法讲解历史事件;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要做到一分为二,力求客观公正。
目的5、组织与交流。这是能力目的的重点,其中有概述、叙述、论述三个子目的。概述需要概括回答问题,简练扼要地进行组织;叙述需要全方位进行组织,包含时间、地址、人物、背景、内容、意义等要点。
论述需要对历史事件的论述做到有看法、有史实、有评价,原则是有理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比较典型的题目就是历史小论文的写作。
目的6、历史价值观。总是通过对具体历史问题的理解和解释来体现,此目的略知即可。
学会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
《考试手册》中的题型与往年有所变化,由原来的三大类改为选择和非选择两大类。建议复习中对每一种题型进行认真剖析,从审题办法、解题过程、组织答案等方面加以练习,下面举几个典型的考试试题来讲明解题的办法和方法,供学生们在复习中运用。
1、选择题。例:“传统的土地赋税规范和劳役规范在16世纪逐步得到改革。”这场“改革”是指:A均田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解题步骤是1、审题:审题时要学会三个要点,时间,范围,需要。
2、解题:学会三个要点,第一弄了解题目考什么,本题考16世纪土地劳役规范改革;第二看4个选项,并联系教程16世纪是明朝,答案是C。这种解题办法正确率比较高。
2、非选择题。考生要把近几年所出现过的各种题型分类学会,通过典型考试试题根据《考试手册》中的目的加以解剖、剖析、理解。审题时要严格根据时间、范围、需要进行。比如高考考试上海卷38题“简略叙述19世纪代所发生的要紧史实”一题,时间需要为19世纪代,答案超越这个时间的不可以。
范围为整个世界,需要是叙述要紧的史实。再如材料题:“古时候中国社会的策源地是在黄河流域,它从这里扩展到长江流域。远东社会的策源地把这两个流域都包含在内,然后一方面沿着中国海岸向西南方扩展,其次向东北扩展到了朝鲜和日本。
”问题是“依据唐代的历史,论证汤因比的中国社会策源地扩展到朝鲜和日本”。其解题办法是:第一步看材料,从材料中梳理出中心内容即中国文化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即中国古时候、社会策源地、扩展到朝鲜和日本;第二步看考试试题设问;
第三步联系教程内容有关常识,一期课改内容为唐代的对外关系,二期课改内容为儒家文明的传播;最后进行考虑,理清解题思路,根据审题和解题需要完成答卷。
3、小论文。要有明确明确的题目,事实上就是论文的总论点,这个尤为重要。分论点依据题目而定,一般以2至3个为宜,分论点要围绕主旨写,每个分论点的论证要做到用史实进行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最后要做总结,总结时要侧重在提升认识,升华主题。切记不可以只罗列史实,也不可以言之无物,更不可以离题。